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平凉 > 非遗文化

民间脊兽制作工艺

  • 时间:2024-07-23 09:10
  • 来源:平凉市文旅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脊兽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泾川县博物馆有元代出土的脊兽,为国家一级文物。

民间脊兽制作在我县的历史悠久,传承不断,逐步形成了以党原镇小徐村为代表的“脊兽”产业村。该村大量生产庙宇民居建筑所用的脊兽,其地方特色鲜明、形体逼真,如瓦兽就有龙、虎、狮、豹、猴、大象、水牛、鹿、凤、鸡、麒麟等造型,安在屋脊、飞檐或门前,以避邪镇宅。产品远销陕西、宁夏、山西及周边地区。技艺流程:采集当地红焦泥作为制作原材料;和泥醒泥,加入毛发、纸渣、棉花(目的是防腐烂);制坯制胎;待所制陶坯稍干稍硬后,在进行磨光加工,并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陶坯全干后,装窑烧制七个昼夜;出窑,即成品。

如今随着古建筑的修复、乡村民俗旅游景点和民居的新建使脊兽的市场需求量大增,使脊兽文化产业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2017年,民间脊兽工艺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春官说诗

下一篇: 灵台唢呐

民间脊兽制作工艺
时间:2024-07-23 09:10

脊兽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泾川县博物馆有元代出土的脊兽,为国家一级文物。

民间脊兽制作在我县的历史悠久,传承不断,逐步形成了以党原镇小徐村为代表的“脊兽”产业村。该村大量生产庙宇民居建筑所用的脊兽,其地方特色鲜明、形体逼真,如瓦兽就有龙、虎、狮、豹、猴、大象、水牛、鹿、凤、鸡、麒麟等造型,安在屋脊、飞檐或门前,以避邪镇宅。产品远销陕西、宁夏、山西及周边地区。技艺流程:采集当地红焦泥作为制作原材料;和泥醒泥,加入毛发、纸渣、棉花(目的是防腐烂);制坯制胎;待所制陶坯稍干稍硬后,在进行磨光加工,并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陶坯全干后,装窑烧制七个昼夜;出窑,即成品。

如今随着古建筑的修复、乡村民俗旅游景点和民居的新建使脊兽的市场需求量大增,使脊兽文化产业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2017年,民间脊兽工艺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