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平凉 > 非遗文化

灯盏头戏

  • 时间:2024-07-23 09:08
  • 来源:平凉市文旅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灵台灯盏头戏又名灯盏碗碗腔,系灵台地方剧种,据《灵台县志》、《中国戏曲志》、《灵台戏曲志》和《灵台灯盏头志》记载,可考历史距今约400多年,主要流行于甘肃灵台周边和陕西千阳、风翔一带。

灯盏头戏以照明器具灯盏碗碗作为主要击节乐器,并配合莲花板及梆子。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灯盏头音乐充分戏曲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唱词、板式、曲牌和音乐特色。灯盏头的唱词,以十字句和七字句为主,也有五字句、长短句和散文式的咏唱。主要板式有二六、慢板、带板、尖板、滚板等。曲牌分弦乐曲牌和唢呐曲牌两类,大部分与秦腔同类曲牌相同。角色行当生、丑、净、旦齐全,吸收了秦腔等剧种的整套程式动作。

灯盏头戏行腔委婉,缠绵悱恻,善于演出文戏,现保留传统剧目《赤桑镇》《花亭相会》《吹鼓手招亲》等80多本。现代剧有《向秀丽》《分家》等10多本。灯盏头戏除舞台演出外,尤其以皮影戏形式传承、传播最广。灯盏头戏是西北戏曲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是灵台人民创造的优秀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2006年,灯盏头戏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灯盏头戏
时间:2024-07-23 09:08

灵台灯盏头戏又名灯盏碗碗腔,系灵台地方剧种,据《灵台县志》、《中国戏曲志》、《灵台戏曲志》和《灵台灯盏头志》记载,可考历史距今约400多年,主要流行于甘肃灵台周边和陕西千阳、风翔一带。

灯盏头戏以照明器具灯盏碗碗作为主要击节乐器,并配合莲花板及梆子。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灯盏头音乐充分戏曲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唱词、板式、曲牌和音乐特色。灯盏头的唱词,以十字句和七字句为主,也有五字句、长短句和散文式的咏唱。主要板式有二六、慢板、带板、尖板、滚板等。曲牌分弦乐曲牌和唢呐曲牌两类,大部分与秦腔同类曲牌相同。角色行当生、丑、净、旦齐全,吸收了秦腔等剧种的整套程式动作。

灯盏头戏行腔委婉,缠绵悱恻,善于演出文戏,现保留传统剧目《赤桑镇》《花亭相会》《吹鼓手招亲》等80多本。现代剧有《向秀丽》《分家》等10多本。灯盏头戏除舞台演出外,尤其以皮影戏形式传承、传播最广。灯盏头戏是西北戏曲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是灵台人民创造的优秀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2006年,灯盏头戏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