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平凉 > 非遗文化

马尾编荷包

  • 时间:2024-07-23 09:12
  • 来源:平凉市文旅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庄浪马尾编荷包最早现见于明代,它的出现始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广泛流行于甘肃庄浪以及周边的静宁、秦安、张川、华亭一带。马尾编荷包制作用料讲究,取材独特,构思巧妙,因在荷包的外层用马尾毛精心编制一层网状精美、观赏性强的图案而得名。

马尾编荷包工艺更为复杂,制作技术要求更高,经不断创新发展,形状由单一的荷蕾状发展到花鸟虫鱼、十二生肖等等,图案有“莲生贵子”“金鱼嬉莲”“如意牡丹”等,还附有双叶、双蝶、双鱼托锦,双雀戏荷等饰件,穗子多而长,色彩绚丽。

马尾编荷包与一般荷包相比,于艳丽中多了一份清雅,于生动中多了一层朦胧,更现精巧雅致,透出一种古朴幽敛的气韵。它集中体现了农村妇女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因其装饰性强、便于携带,可佩戴在身、挂在室内墙壁上观赏,亦可作为馈赠礼品,深受当地人喜爱,家家制作,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被平凉市政府指定为我市首批文化旅游节产品。2006年,马尾编荷包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南湖曲子戏

下一篇: 仙鹤舞

马尾编荷包
时间:2024-07-23 09:12

庄浪马尾编荷包最早现见于明代,它的出现始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广泛流行于甘肃庄浪以及周边的静宁、秦安、张川、华亭一带。马尾编荷包制作用料讲究,取材独特,构思巧妙,因在荷包的外层用马尾毛精心编制一层网状精美、观赏性强的图案而得名。

马尾编荷包工艺更为复杂,制作技术要求更高,经不断创新发展,形状由单一的荷蕾状发展到花鸟虫鱼、十二生肖等等,图案有“莲生贵子”“金鱼嬉莲”“如意牡丹”等,还附有双叶、双蝶、双鱼托锦,双雀戏荷等饰件,穗子多而长,色彩绚丽。

马尾编荷包与一般荷包相比,于艳丽中多了一份清雅,于生动中多了一层朦胧,更现精巧雅致,透出一种古朴幽敛的气韵。它集中体现了农村妇女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因其装饰性强、便于携带,可佩戴在身、挂在室内墙壁上观赏,亦可作为馈赠礼品,深受当地人喜爱,家家制作,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被平凉市政府指定为我市首批文化旅游节产品。2006年,马尾编荷包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