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解读平凉市“十四五”规划

  • 时间:2021-04-30 00:00
  •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解读平凉市“十四五”规划

  《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于4月1日由市政府印发实施。日前,本报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忠锋就《纲要》重点内容作简要解读。

  问:《纲要》编制过程中,主要突出哪些特点?

  答:《纲要》重点突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坚持高远和务实相结合。坚持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行谋篇布局,在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安排上充分衔接中央、省委《建议》和全省《纲要》;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在思路举措、着力重点上对标市委《建议》,立足市情实际科学系统谋划,力求讲“平凉话”、办平凉事,体现平凉特色。

  二是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充分体现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振兴乡村、改革创新,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总体思路不动摇,对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形成共识的思维理念、方法路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一以贯之。同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谋划提出了新的举措和办法。

  三是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贯通。把“十四五”发展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一体谋划,既立足干在当下,明确当期见效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又着眼谋划长远,提出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任务、战略举措。目标确定上,综合考虑了我市经济总量小、基础弱、底子薄的现状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条件及可行性,体现了鼓舞人心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基调。

  四是坚持全面与重点相协调。既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进行总体谋划、全面部署,又聚焦平凉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关注点,注重以点带面解决影响全局、关乎长远的突出问题,每个方面工作既有面上的要求,也有点上的安排,力求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问:《纲要》总体布局安排上有哪些重点考虑?

  答:《纲要》按照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发展支撑和重点任务、主要措施、重大项目、实施保障等层次逐步展开,形成了“七个定位、六项行动、五大产业、十大工程、十二项任务”的规划框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指标体系上,充分衔接国家和全省“十四五”规划,共设置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转型、安全保障5大类24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6项、约束性指标8项。目标设定上,既顺应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又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和要求,力争前两年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后三年力争两位数增长,通过“十四五”发展,使平凉综合实力在全省的排名前进1至2位。

  二是发展定位上,将全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黄河流域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全国现代能源综合利用基地、西北信创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黄土高原绿色发展先行区、陕甘宁三省区区域中心城市。

  三是规划支撑上,聚焦未来发展目标,充分考虑发展基础,集中实施基础设施攻坚、产业集群培育、重大项目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崛起、体制机制创新六项支撑行动。未来五年,全市将持之以恒做大做强煤电化冶、智能光电、文化旅游、红牛、苹果五大产业,打造集群式全产业链,推进形成千亿级、百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重点实施电源电网开发、煤炭补链强基、智能光电发展、交通瓶颈突破、城市扩容提质、牛果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推进、民生福祉提升、水资源保障利用、文旅康养融合等投资过两千亿元的“十大重点项目引领工程”。同时,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招大引强、招才引智,链条式、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实施“千亿元招商引资工程”。

  四是具体任务上,提出了创新驱动、产业培育、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新发展格局、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安全发展、党的建设12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这些任务的设置,一方面,聚焦关键领域,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最新决策、最新部署和最新任务;另一方面,立足市情实际,紧扣平凉发展的重点任务、难点工作、热点领域,找准工作着力点,努力在破解发展瓶颈问题上寻求突破,在方式方法上寻求创新。

  问: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有哪些新变化?

  答:“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虽然是以往五年规划的延续与提升,但又面临着新时代、新特征,新矛盾、新问题,新目标、新任务,《纲要》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作出的一系列部署,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战略升级,决定着未来五年平凉的发展路径,对于我市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进程、与全国全省同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总体来说,“十四五”规划的基本逻辑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纲要》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上的战略导向,将创新驱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等大趋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安全问题上升到新高度并列为单独章节;又从平凉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了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问题研究,提出了有抓手、能落地的一系列平台、行动、工程。同时,着重强调了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的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纲要》实施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实施保障方面,落实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重大举措,建立健全了《纲要》要素保障、考核考评、监测评估、监督监察制度机制等。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全力保障好《纲要》实施工作,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各项事业长足进步的美好现实,为推动平凉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的贡献。

  (时间:2021年4月29日   来源: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育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解读平凉市“十四五”规划
时间:2021-04-30 00:00

  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解读平凉市“十四五”规划

  《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于4月1日由市政府印发实施。日前,本报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忠锋就《纲要》重点内容作简要解读。

  问:《纲要》编制过程中,主要突出哪些特点?

  答:《纲要》重点突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坚持高远和务实相结合。坚持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行谋篇布局,在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安排上充分衔接中央、省委《建议》和全省《纲要》;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在思路举措、着力重点上对标市委《建议》,立足市情实际科学系统谋划,力求讲“平凉话”、办平凉事,体现平凉特色。

  二是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充分体现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振兴乡村、改革创新,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总体思路不动摇,对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形成共识的思维理念、方法路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一以贯之。同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谋划提出了新的举措和办法。

  三是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贯通。把“十四五”发展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一体谋划,既立足干在当下,明确当期见效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又着眼谋划长远,提出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任务、战略举措。目标确定上,综合考虑了我市经济总量小、基础弱、底子薄的现状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条件及可行性,体现了鼓舞人心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基调。

  四是坚持全面与重点相协调。既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进行总体谋划、全面部署,又聚焦平凉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关注点,注重以点带面解决影响全局、关乎长远的突出问题,每个方面工作既有面上的要求,也有点上的安排,力求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问:《纲要》总体布局安排上有哪些重点考虑?

  答:《纲要》按照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发展支撑和重点任务、主要措施、重大项目、实施保障等层次逐步展开,形成了“七个定位、六项行动、五大产业、十大工程、十二项任务”的规划框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指标体系上,充分衔接国家和全省“十四五”规划,共设置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转型、安全保障5大类24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6项、约束性指标8项。目标设定上,既顺应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又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和要求,力争前两年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后三年力争两位数增长,通过“十四五”发展,使平凉综合实力在全省的排名前进1至2位。

  二是发展定位上,将全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黄河流域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全国现代能源综合利用基地、西北信创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黄土高原绿色发展先行区、陕甘宁三省区区域中心城市。

  三是规划支撑上,聚焦未来发展目标,充分考虑发展基础,集中实施基础设施攻坚、产业集群培育、重大项目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崛起、体制机制创新六项支撑行动。未来五年,全市将持之以恒做大做强煤电化冶、智能光电、文化旅游、红牛、苹果五大产业,打造集群式全产业链,推进形成千亿级、百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重点实施电源电网开发、煤炭补链强基、智能光电发展、交通瓶颈突破、城市扩容提质、牛果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推进、民生福祉提升、水资源保障利用、文旅康养融合等投资过两千亿元的“十大重点项目引领工程”。同时,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招大引强、招才引智,链条式、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实施“千亿元招商引资工程”。

  四是具体任务上,提出了创新驱动、产业培育、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新发展格局、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安全发展、党的建设12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这些任务的设置,一方面,聚焦关键领域,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最新决策、最新部署和最新任务;另一方面,立足市情实际,紧扣平凉发展的重点任务、难点工作、热点领域,找准工作着力点,努力在破解发展瓶颈问题上寻求突破,在方式方法上寻求创新。

  问: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有哪些新变化?

  答:“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虽然是以往五年规划的延续与提升,但又面临着新时代、新特征,新矛盾、新问题,新目标、新任务,《纲要》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作出的一系列部署,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战略升级,决定着未来五年平凉的发展路径,对于我市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进程、与全国全省同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总体来说,“十四五”规划的基本逻辑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纲要》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上的战略导向,将创新驱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等大趋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安全问题上升到新高度并列为单独章节;又从平凉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了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问题研究,提出了有抓手、能落地的一系列平台、行动、工程。同时,着重强调了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的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纲要》实施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实施保障方面,落实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重大举措,建立健全了《纲要》要素保障、考核考评、监测评估、监督监察制度机制等。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全力保障好《纲要》实施工作,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各项事业长足进步的美好现实,为推动平凉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的贡献。

  (时间:2021年4月29日   来源: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育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