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平凉 > 非遗文化

春官歌演唱

  • 时间:2024-07-23 09:06
  • 来源:平凉市文旅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春官歌演唱是流传于崆峒民间社火中的一种口头文学,为当地所独有。《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

春官歌具有群众性、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即兴性和传承性等六大特点,已成为社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重大节庆活动必不可少的传统文化项目之一。它善于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运用夸张、想象、幻想和白描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且语言简洁、精练,合辙押韵,灰谐幽默,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2006年,春官歌演唱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连续五年举办了春官赛诗会,为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奠定了群众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春官歌演唱
时间:2024-07-23 09:06

春官歌演唱是流传于崆峒民间社火中的一种口头文学,为当地所独有。《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

春官歌具有群众性、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即兴性和传承性等六大特点,已成为社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重大节庆活动必不可少的传统文化项目之一。它善于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运用夸张、想象、幻想和白描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且语言简洁、精练,合辙押韵,灰谐幽默,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2006年,春官歌演唱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连续五年举办了春官赛诗会,为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奠定了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