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纸织画工艺
悠久的历史
纸织画是我国古老而特有的工艺美术品,早在隋唐时期就传入平凉,明代是其兴盛期。明藩历代韩王曾在柳湖别苑(现柳湖公园)专门开设纸织画作坊,将纸织画作为贡品敬献皇族、馈赠王公大臣。平凉纸织画历史上曾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簾画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家织,古诗赞为“似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
精湛的工艺
纸织画制作工艺精巧复杂,以适宜编织的中国画原作为编制材料。经过托褙后,裁切为1.1mm的经条,然后用同等规格的宣纸白条作为纬线进行编织,一幅原稿仅能编织制作一幅纸织画。其特点在于冲淡原画稿的色泽浓度,突出纸织网点的立体艺术效果,画面如浮云轻纱、烟笼雾锁,观之似隔帘赏月,高雅深邃,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般绘画、刺绣品都无法表现的。
平凉纸织画是平凉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再现,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社会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被誉为“艺苑奇葩”,被市政府指定为对外接待用文化礼品。2008年3月全国人代会期间,全国人大平凉代表向温家宝总理赠送了平凉纸织画并带去了平凉人民的问候。同年,平凉纸织画工艺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