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唱梨园欢歌共迎万家祥和
——平凉市2025年元宵戏曲晚会侧记
平凉市2025年元宵戏曲晚会在平凉剧院精彩上演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不是我无故寻烦恼,如意珠儿手未操。仔细观瞧,自己选挑,锁麟囊上彩云飘……”乙巳蛇年正月十一晚,平凉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苏凤丽唱响情感细腻、富有感染力的《锁麟囊》,抑扬顿挫、委婉缠绵的肖派秦腔,婉转而敞亮地落入台下戏迷中,激起近千余“好!好!好!”的热烈回响。
名家唱段《锁麟囊》选段
当晚,平凉市千场文化惠民演出系列活动——2025年元宵戏曲晚会在平凉剧院拉开帷幕。这场由中共平凉市委宣传部、平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平凉市泾河艺术剧院、平凉市戏剧曲艺家协会承办的文化盛宴,不仅为市民带来了节日的欢乐,更展现了平凉戏曲艺术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机。
元宵佳节,是平凉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团聚一起,看场大戏,所寄托的不只是团圆的幸福,更是传承千年最朴素的情感。粗犷嘹亮,从浑厚泥土中长出来的秦腔,浸染着春风,漫出平凉剧院,漫过平凉的万家灯火,漫向广漠旷远的山川河流,与日夜流淌的泾河一起,润泽着平凉大地。
痴 爱
2月8日早晨9点,家住崆峒区柳湖路的赵永强穿上厚厚的外套,戴上帽子,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后,便急匆匆地赶到平凉剧院门口排队领票。
《秦腔牌子曲》
“我们这代人都是看着秦腔长大的,今晚是平凉元宵戏曲晚会,很多秦腔名角要来,比如梅花奖得主苏凤丽、张小琴、李志翔等,还有我们本地的许多名角,看戏的人肯定比往常还多。”赵永强告诉记者,退休后作为资深戏迷的他,看戏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次得知哪里演戏,就会邀上三五好友一同前往,正月里平凉市、崆峒区安排了许多场惠民戏曲演出,每天除了看戏就是看戏,日子过得别提多惬意了!
平凉人有多爱戏,从排队领票点的“长龙”中可以感知。
精彩演出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我十点来已经有点迟了,比我提前来的至少有100多人,还有更多的戏迷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市民李爱乐说。
基于讴歌真善美、传递节孝忠义的精神内核,秦腔以强大的生命力,走过一段又一段悠长的光阴,历久弥新,多年来深受平凉百姓喜爱。
守 正
古老的秦腔艺术与苍茫的黄土地相融共生,结出了灿烂的果实。
元宵戏曲晚会中,名角新秀以饱满的情绪、绝佳的发挥,将角色在舞台上展示得淋漓尽致。演员们唱的是历史苍茫,更是家国忠义。
名家唱段《辕门二账》选段
秦腔《大登殿》
秦腔《挂画》
秦腔经典剧目《辕门二账》在戏迷心中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国家一级演员蒲虎勤演的是《辕门二账》中的杨六郎,那一声“听臣把来路情细问根芽”,喷口有力,气贯长虹。蒲虎勤注重唱腔的节奏、力度和速度,追求道白的清晰、准确和犀利,满口腔,一发声,给人以震撼和力量。平凉泾河艺术剧院的戏曲名角苟菊艳、鱼亚琴、杨晓宁、吕玲玲、朱海静等联袂演出秦腔《大登殿》,他们对人物进行准确的把握和开掘,赋予了《大登殿》新的审美艺术,以声带情、声情并茂,把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角色表演中,成功塑造出了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的窦怡乐、窦怡焕,带来秦腔《挂画》,演绎的椅子功惊艳全场。在戏里,窦怡乐做出“金鸡独立”“踮脚挂画”等动作,把主人公耶律含嫣布置闺房、等待心上人的俏皮与灵动,演绎得活灵活现,赢得台下一片叫好声。迎祥纳福的《龙凤呈祥》中,国家一级演员、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小琴将一出三国故事演绎地淋漓尽致,观众沉浸其中,直呼过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著名秦腔花脸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志翔的一曲《黑虎坐台》苍劲高亢、激越嘹亮,让全场观众情绪高涨,掌声喝彩声久久不息。
《龙凤呈祥》
《黑虎坐台》
传 承
“让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在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可是古老的戏曲真的能传下去吗?当然能!元宵晚会中少年人的表现就是有力的佐证。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平凉市第一中学学生带来的京剧《梨花颂》,悠扬悦耳,婉转动人,在座的戏迷把手掌都拍红了,他们是戏迷戏痴,更是挑剔的观众,然而,面对孩子们专业的演和唱,他们却从心底里叹服。特别是那位两次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的叫蒲铭婕的女孩子,她的功夫、唱腔怎么练就的?
京剧《梨花颂》
学戏,没有玩命的精神,没有个狠劲儿,那是练不出来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突出的就是一个练字,一个苦字。“每天晚上我写完作业后都要练一些戏曲基本功。每周末早上在练习戏剧基本功的同时也要学习声乐,时间排得满满当当。”蒲铭婕对记者说。假期的时候,训练强度更大。要是有时间蒲铭婕都要和父亲蒲虎勤一起去练功场,练习戏曲的程式形体表演动作,压腿、踢腿,正腿、旁腿、十字腿、台步、圆场、拉顶、下腰、架子功……对戏里的唱词也是一句一句抠,父亲不单让她背词,每句的抑、扬、顿、挫,以及嘴里唇齿喉舌各部位的唱法,都要教,直到唱得烂熟,脱口而出才能过关。
“自古英雄出少年”“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小戏骨”都是汗水换来的。
秦腔《二进宫》
《花木兰》
中华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太多的少年人脱颖而出。来自静宁的赵梓琦分饰了秦腔《二进宫》中的正旦李艳妃、大花脸徐延昭、须生杨波三个角色。演出前,他苦练习三个角色的唱腔唱词、身段作派、步法指法等,默然心会,演出时,他沉稳老到,挥洒自如,将三个角色的性格特征、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想到一个小娃儿能把每个人物的特点把握的这么好!”戏迷范敏感慨道。来自庄浪的董佳瑶将《花木兰》演绎的入木三分,花木兰英勇忠孝的形象让人动容。“这女孩子戏唱得有味道!”观众们大呼过瘾。
创 新
元宵戏曲晚会形式新潮,内核是对传统文化、戏曲艺术自身价值的探寻或回归。时尚、唯美的舞台呈现背后,牢牢抓住的是一个“情”字,其中有亲情、爱情,也有知音之情、家国之情。
《盛世今宵》
《红色娘子军》
《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
他们在台上“上下翻飞”,不用威亚;他们施展出“刀枪棍棒”,无需替身;他们身怀绝技、武艺高强,台上一招一式,全是真功夫。在《盛世今宵》中,一个个帅气英武的武戏动作掀起了观演高潮,展示出戏曲武戏新生代的不凡实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连连叫好。《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洪湖赤卫队》融合了秦腔、眉户等传统戏曲的精髓与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使得整个表演既有时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让观众深切地感受了一波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热烈与激情。《百年华诞颂党恩》以昂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演绎,将现场的氛围推向了高潮。演员们用饱满的情感,歌颂了党对人民的深厚恩情,观众们被这场视听盛宴所震撼,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的创意改编,堪称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碰撞的惊艳火花。马晓敏、王萍、张卫珍、鱼亚琴、吕玲塑造的梁山伯、祝英台、白素贞、许仙、青蛇,走出戏曲舞台所呈现的人物范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当二胡与电吉他共奏、水袖与光影同舞,千年传说在解构与重构中迸发出超越时空的情感共振,证明真正的经典永远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到新的叙事语言……这些由泾河艺术剧院带来的创新曲目,一次次把平凉人民的热情点燃。
《百年华诞颂党恩》
文化惠民,赋予了这座城市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怀。把群众需求想在前、把文化服务做在先,才能让观众真正拍手叫好。平凉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正在不断擦亮文化这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让文化融入城市的各个角落,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来彰显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
《梨园新韵》
粉墨缤纷,同唱梨园欢歌;霓裳锦绣,共迎万家祥和。大秦之声中,是平凉的年味,也是平凉情愫。此时,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在戏曲声中,互诉情意,彼此祝福,在即将到来的月圆时刻,获得心中的小圆满。
(记者 : 柳娜/文 杨昕/图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