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暑期公益培训班 吹拂清爽文化风

  • 时间:2023-08-28 10:49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为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少年儿童文化艺术感知力,全面推进“全民艺术普及”,近日,平凉市文化馆开办了为期20天的暑期少儿公益培训班,让80余名少儿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浸润。

8月4日早上9点,记者走进平凉市文化馆,悠扬空灵的古筝声缓缓流出,让人置身于绿水青山之中,仿佛听见了林中的百灵,看见了高山的流水,嗅见了空谷的幽兰。走近古筝教室侧耳聆听,曲风忽而一转,一曲荡气回肠的《沧海一声笑》破门而出,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古典武侠风……“一拍三个音节,啦,啦,嗦。”“食指拇指交错弹奏。”“结束动作要利落些。”古筝老师一边示范一边为孩子们认真讲解,小朋友则一遍又一遍地强加练习。“我以前就喜欢古筝,但从来没有接触过,知道好朋友报名参加我也跟来了,现在能简单弹奏一首。”上小学四年级的丁思涵说。

“考虑到孩子都是零基础,我选择了最简单最耳熟能详的《沧海一声笑》开始教学,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培养孩子热爱古筝的兴趣。”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彭文博老师告诉记者,自己教学8年,每年古筝报名都很火热,虽然只有短短20天的时间,但她也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开始教起,因为打好基础才能建高楼。

还未踏入绘画教室就已嗅见淡淡墨香,透过窗户望见国画老师左手托着颜料盘,右手执笔,缓缓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红彤彤的苹果,颜料在宣纸上晕开烘托出国画独有的意境之美。“老师,先画盘子还是苹果?”“老师这一笔是什么色,毛笔需要吸饱水吗?”……小朋友依偎在老师身边瞪大双眼细细观察画纸上的一笔一画,不断询问绘画的运笔和调色。不一会,孩子们纷纷晒出自己画作争先恐后地让老师点评。10岁的马政阳告诉记者,参加美术班已有17天,他每节课会准时到达,现在画了近30幅作品,假期结束他还要继续学习美术。

“这次教学我以国画为主,平时采用齐白石老先生的作品来教学,作画内容也多是瓜果蔬菜大家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孩子只有通过看、闻、摸,切切实实感受到才能更生动地描绘出来。”美术老师孟芳说,不同的绘画需要不同的美术工具,为了不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她仅只教了国画一种,让孩子通过中国传统美术在启蒙阶段提升对美的认知。

“先打拍子后弹奏,注意手型。”“节奏很重要,再来一遍。”“腰背挺直,胳膊放松,目视乐谱。”……钢琴老师朱莲莲从弹琴的坐姿、手型、指法到键盘上的音区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手把手教孩子练习。小朋友全神贯注于音乐之中,小小的手指在黑白琴键上来回跳跃,一曲欢快的《粉刷匠》响彻整个琴房。“学习钢琴需要听觉的专注、手指的灵活性和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教学20年的钢琴老师朱莲莲告诉记者,这次学习钢琴的小朋友年龄跨度比较大,最小的5岁半,最大的12岁,并且都是零基础,教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她没有灰心通过识谱、打拍子、哼唱等不同的方法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学好钢琴,领略钢琴的魅力。

绿树浓荫夏日长,莫负好时光,孩子们在这个炎炎夏日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

8月9日,平凉市文化馆内余音绕梁,200余名家长和学生齐聚一堂,现场观看了暑期公益艺术培训班20天的教学成果,并举行了暨结业仪式为小朋友们依次颁发了结业证书。9岁的刘雪告诉记者,拿到结业证自己很开心,但也舍不得与老师小朋友度过的这段时光,希望明年能继续参加。

“本以为他只会弹几个音,没想到这么长的曲子弹得有模有样,这个培训班没白上。”正在观摩孩子钢琴表演的尹宥锦家长说,孩子以前喜欢钢琴但怕他只是三分热度,趁着暑假时间长,便为孩子报了名。通过这次培训她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今后也打算长期让孩子学习钢琴。

“我们市文化馆每年都有公益培训班,今年主要面向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为确保培训质量我们选择了一批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老师担任授课老师。为充分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个性需求,今年我们开设了钢琴、舞蹈、古筝、声乐、绘画5门课程。”市文化馆副馆长田文孝告诉记者,开展免费公益培训活动是文化馆重要工作之一,不仅充分发挥了文化馆公益性培训和辅导的职能,还丰富了我市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提升了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暑期公益培训班 吹拂清爽文化风
时间:2023-08-28 10:49

为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少年儿童文化艺术感知力,全面推进“全民艺术普及”,近日,平凉市文化馆开办了为期20天的暑期少儿公益培训班,让80余名少儿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浸润。

8月4日早上9点,记者走进平凉市文化馆,悠扬空灵的古筝声缓缓流出,让人置身于绿水青山之中,仿佛听见了林中的百灵,看见了高山的流水,嗅见了空谷的幽兰。走近古筝教室侧耳聆听,曲风忽而一转,一曲荡气回肠的《沧海一声笑》破门而出,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古典武侠风……“一拍三个音节,啦,啦,嗦。”“食指拇指交错弹奏。”“结束动作要利落些。”古筝老师一边示范一边为孩子们认真讲解,小朋友则一遍又一遍地强加练习。“我以前就喜欢古筝,但从来没有接触过,知道好朋友报名参加我也跟来了,现在能简单弹奏一首。”上小学四年级的丁思涵说。

“考虑到孩子都是零基础,我选择了最简单最耳熟能详的《沧海一声笑》开始教学,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培养孩子热爱古筝的兴趣。”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彭文博老师告诉记者,自己教学8年,每年古筝报名都很火热,虽然只有短短20天的时间,但她也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开始教起,因为打好基础才能建高楼。

还未踏入绘画教室就已嗅见淡淡墨香,透过窗户望见国画老师左手托着颜料盘,右手执笔,缓缓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红彤彤的苹果,颜料在宣纸上晕开烘托出国画独有的意境之美。“老师,先画盘子还是苹果?”“老师这一笔是什么色,毛笔需要吸饱水吗?”……小朋友依偎在老师身边瞪大双眼细细观察画纸上的一笔一画,不断询问绘画的运笔和调色。不一会,孩子们纷纷晒出自己画作争先恐后地让老师点评。10岁的马政阳告诉记者,参加美术班已有17天,他每节课会准时到达,现在画了近30幅作品,假期结束他还要继续学习美术。

“这次教学我以国画为主,平时采用齐白石老先生的作品来教学,作画内容也多是瓜果蔬菜大家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孩子只有通过看、闻、摸,切切实实感受到才能更生动地描绘出来。”美术老师孟芳说,不同的绘画需要不同的美术工具,为了不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她仅只教了国画一种,让孩子通过中国传统美术在启蒙阶段提升对美的认知。

“先打拍子后弹奏,注意手型。”“节奏很重要,再来一遍。”“腰背挺直,胳膊放松,目视乐谱。”……钢琴老师朱莲莲从弹琴的坐姿、手型、指法到键盘上的音区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手把手教孩子练习。小朋友全神贯注于音乐之中,小小的手指在黑白琴键上来回跳跃,一曲欢快的《粉刷匠》响彻整个琴房。“学习钢琴需要听觉的专注、手指的灵活性和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教学20年的钢琴老师朱莲莲告诉记者,这次学习钢琴的小朋友年龄跨度比较大,最小的5岁半,最大的12岁,并且都是零基础,教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她没有灰心通过识谱、打拍子、哼唱等不同的方法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学好钢琴,领略钢琴的魅力。

绿树浓荫夏日长,莫负好时光,孩子们在这个炎炎夏日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

8月9日,平凉市文化馆内余音绕梁,200余名家长和学生齐聚一堂,现场观看了暑期公益艺术培训班20天的教学成果,并举行了暨结业仪式为小朋友们依次颁发了结业证书。9岁的刘雪告诉记者,拿到结业证自己很开心,但也舍不得与老师小朋友度过的这段时光,希望明年能继续参加。

“本以为他只会弹几个音,没想到这么长的曲子弹得有模有样,这个培训班没白上。”正在观摩孩子钢琴表演的尹宥锦家长说,孩子以前喜欢钢琴但怕他只是三分热度,趁着暑假时间长,便为孩子报了名。通过这次培训她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今后也打算长期让孩子学习钢琴。

“我们市文化馆每年都有公益培训班,今年主要面向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为确保培训质量我们选择了一批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老师担任授课老师。为充分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个性需求,今年我们开设了钢琴、舞蹈、古筝、声乐、绘画5门课程。”市文化馆副馆长田文孝告诉记者,开展免费公益培训活动是文化馆重要工作之一,不仅充分发挥了文化馆公益性培训和辅导的职能,还丰富了我市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提升了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