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 灵台县 秸秆青贮奏响秋收序曲
正值玉米秸秆青贮的“黄金期”,崆峒区抢抓时节,全面备战,掀起了秸秆转化利用工作热潮,为发展壮大红牛产业提供优质饲草。
近日,记者在大寨乡看到,玉米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地头,一辆辆装载着青贮饲料的卡车忙忙碌碌,一幅繁忙的丰收景象,打响了大寨乡今年玉米秸秆青贮“第一枪”。
大寨乡赵塬村养殖大户金六三告诉记者:“我今年种了200多亩玉米,这两天陆续开始收割青贮,大概能青贮800多吨。”
在大寨乡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平凉红牛、安格斯牛等毛色光亮、膘肥体壮,不远处,青贮池里的挖掘机正加紧饲草收储,小山一样的饲草将成为整个牛棚越冬度春的“口粮”。
“我这儿肉牛存栏500多头,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量很大。开春以来,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玉米1000多亩,今年计划青贮3200吨,已经青贮1300吨,完成后过冬草料就有了保障。”千头肉牛养殖基地负责人马孝忠说道。
有需求就有市场。据悉,近年来,大寨乡结合乡情实际,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鼓励群众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种植,引导群众提升青贮积极性,开辟创收新路径,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大寨乡把玉米秸秆青贮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按照‘粮饲兼顾、草畜互促、种养结合、生态宜居’的工作思路,抢先抓早青贮关键时期,迅速掀起青贮工作热潮。目前,全乡青贮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已完成青贮1.8万吨,预计完成4万吨。”大寨乡人大主席曹勇向记者介绍。
在大秦乡三树村,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随着一台台青贮玉米收割机在农田里缓缓驶过,一排排玉米便成为碎屑储存在车斗之中。
“每年这个季节就是青贮玉米最好的季节,青贮玉米能增加牛的采食量,经过发酵以后产生的乳酸菌对肉牛繁殖牛犊大有益处。”大秦乡丰禾兴荣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金龙说道。
近年来,大秦乡坚持“农牧结合、为养而种、种养循环”的发展理念,把玉米秸秆青贮作为加快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乡上将闲置土地流转给养殖户们种植青贮玉米,并推广建设规模养殖场(小区),以点带面,以大带小,全面推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
据悉,大秦乡现有青贮窖75座,其中养殖小区4处,青贮窖容积均在1000m3以上,养殖户青贮窖71座,全乡年青贮量达3.5万吨。(郭丽 吕世英)
眼下,灵台县青贮玉米进入收获期,连日来,中台、百里等乡镇抢抓时机,调配技术人员和专业机械,扎实有序开展饲草青贮,为壮大红牛产业、助力群众增收打牢基础。
8月31日,记者在中台镇水泉村村官村社看到,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往来,一株株玉米连茎带穗被卷入机器,经过切碎和揉搓,变成青贮饲料从排料口撒出,落入一旁的运输车内……
百里镇是灵台县肉牛养殖重点乡镇之一,群众养牛经验丰富、积极性高,近年来,镇上不断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青贮玉米,鼓励农民将农作物的秸秆资源转化为牛的优质饲草加以利用,形成了“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发展态势。当下,百里镇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抢抓农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全面开展青贮玉米收割工作,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我家里养了70多头牛,种植了200亩的玉米,可以自给自足。青贮饲料可以很好地提升养殖质量,牛吃这种饲料肉质好、长得也快。经过青贮发酵的玉米饲草适口性好、也利于长期保存。”百里镇养牛大户李存堂告诉记者。除了给自己养殖的牛准备“口粮”外,李存堂还为周边群众提供玉米秸秆以及秸秆的收割、运输、压贮“一条龙”服务。
当前,灵台县抢抓有利时机,加强组织保障,优化技术服务,加大机械配备,全力推动饲草青贮工作。目前,全县牛饲养量12.04万头,玉米青贮完成3万吨左右,预计10月底可完成饲草青贮50.8万吨,可满足全县牛产业发展的需要。(曹红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