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丨华亭:蓝天碧水点亮“诗与远方”
踏着习习秋风,走进华亭市的原野乡间,青山连绵、群鸟翩飞……漫步乡村绿荫,只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仿佛成为现实。
门前小河里,鱼儿成群嬉戏。“小时候,我们都在这条河里摸鱼,河水特别清澈,河道两边也很干净。”回想从前,马峡镇寺沟村群众唐文辉感慨万千,“后来有段时间,河水变浑浊了,河里鱼儿也几乎没了踪影,河道两边都是垃圾。”
清水变浑浊的源头是群众把河道当成了垃圾场,并且私自在河道里掏沙子,在山上偷伐树木,河水变浑浊,生态遭到破坏。“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垃圾臭味浓,半里不见人。”这成了当时村里的真实写照。
痛定则思变。近年来,华亭市坚持从环境整治入手,以治理卫生“小切口”撬动环境改善“大民生”。瞄准群众房前屋后的环境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雨污分流、村庄绿化……一项项工作渐次铺开,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蓝天碧水也“重现天日”。生态美了,村民笑了,村子里的人气也越来越旺了。
改变的不只是环境,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慢慢发生了变化。马峡镇车场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晓告诉记者,车场沟村地处关山腹地,物种丰富,以前看到野生动物,村民总想猎来美餐一顿,如今看到都会向村里主动报告。近年来,梅花鹿、锦鸡等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常有出没,前段时间就有“神兽”——“四不像”之称的中华鬣羚就来打卡。理念转变带来行动自觉,越来越多的村民也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者。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好有机融合,成为华亭群众凝聚而起的一致理念,共同谱写出一幅业兴绿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宜居的“山水画卷”。(胡博艺 薛亚男)
门前小河里,鱼儿成群嬉戏。“小时候,我们都在这条河里摸鱼,河水特别清澈,河道两边也很干净。”回想从前,马峡镇寺沟村群众唐文辉感慨万千,“后来有段时间,河水变浑浊了,河里鱼儿也几乎没了踪影,河道两边都是垃圾。”
清水变浑浊的源头是群众把河道当成了垃圾场,并且私自在河道里掏沙子,在山上偷伐树木,河水变浑浊,生态遭到破坏。“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垃圾臭味浓,半里不见人。”这成了当时村里的真实写照。
痛定则思变。近年来,华亭市坚持从环境整治入手,以治理卫生“小切口”撬动环境改善“大民生”。瞄准群众房前屋后的环境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雨污分流、村庄绿化……一项项工作渐次铺开,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蓝天碧水也“重现天日”。生态美了,村民笑了,村子里的人气也越来越旺了。
改变的不只是环境,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慢慢发生了变化。马峡镇车场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晓告诉记者,车场沟村地处关山腹地,物种丰富,以前看到野生动物,村民总想猎来美餐一顿,如今看到都会向村里主动报告。近年来,梅花鹿、锦鸡等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常有出没,前段时间就有“神兽”——“四不像”之称的中华鬣羚就来打卡。理念转变带来行动自觉,越来越多的村民也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者。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好有机融合,成为华亭群众凝聚而起的一致理念,共同谱写出一幅业兴绿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宜居的“山水画卷”。(胡博艺 薛亚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