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农业现代化的庄浪样本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只有县域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六盘山西麓的庄浪县,是平凉市的农业大县。庄浪县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县委书记陈景春说:“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我们要把科技作为利器,牢牢抓在手上,顺应农业发展时势,在苹果、马铃薯、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上培树典型样本,以样本示范引路,进而在全县全面推开。”
初秋时节,行进在庄浪大地,走过河川,翻越梯田,或参观植物工厂,或调研产业园区。一路上,全神贯注,不忽视每一处细节,仔细观察种薯扩繁过程、智能大脑给果树施肥、鲜蔬分拣冷藏的情景,切身体会庄浪县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可喜变化。
智能管理果树
一根根黑色塑料软管,绕过每株果树的根部,水滴从塑料软管的小孔中滴下来,渗入果树根部。在万泉镇苹果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内,这一幕深深吸引了前来参观的卧龙镇仇梁村果农仇彦炜的眼球。
“水源是从哪儿来?”看着眼前的情景,仇彦炜心生疑问。
“园区内建有水肥供应设施。”带队参观的庄浪县果业站副站长王选强,一语点破仇彦炜心中的迷津。他引导果农走进园区内一处平房,只见一个大型储水罐展现在大家眼前。在水肥供应点位上,果技员根据果树每个生长周期的需肥特点,将所需的水溶性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储水罐中。
在园区不同位置,仇彦炜还看到了电子探测仪,像手掌一样插进果树根部,电子探测仪通过“手掌”感触,从果树根部实时抓取土壤温度、湿度、营养含量等数据。这些数据会替代果树,通过手机向果技员“喊渴”或“喊饿”,提醒果技员及时“喂养”果树。
苹果是庄浪县优势特色产业。如何做优苹果产业“特”字文章?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敏说:“我们以苹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为载体,示范苹果有机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管理等现代农业技术,引导全县苹果产业集群化、现代化、品牌化发展。”
今年初,庄浪县按照园区化布局、项目化推动、企业化运作的模式,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在万泉镇建成千亩苹果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在示范园内,庄浪县果业站站长刘军欣喜地告诉记者:“庄浪苹果产业被列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更有利于庄浪县苹果产业现代化建设。”
无土繁育种薯
在营养瓶里育苗,薯苗在水床上生长,长成的薯苗固定在生长架上吸雾结薯……这种不借助土壤(或基质)进行的无土扩繁种薯的情景,你可曾看见过?
在庄浪县水洛镇李碾村,有一处植物工厂,那是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走进这个植物工厂,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在解说员的导引解说下,参观“庄薯3号”马铃薯的生长历程。
庄浪县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马强强介绍说,“庄薯3号”的一生大致经历四个阶段,起先从种薯茎尖剥离植物组织,在营养瓶中育苗;紧接着把长到2-3厘米的薯苗扦插到营养瓶中扩繁;然后把长到7-8厘米的薯苗移植到水床上茁壮成长;最后把长成的薯苗移植到生长架上吸收雾肥结薯。
马强强随手揭开生长架下的围布,只见马铃薯茂密的茎须上挂满了指头大小的薯粒。他介绍说,土壤(基质)培育种薯,每株薯苗只能产1粒原原种;而雾培法扩繁种薯,每株薯苗能产70至80粒原原种。由此可见: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繁育种薯,其产值高于传统技术的数十倍。
据了解,国内种薯繁育机构大约39家,仅有庄浪县为县级育种单位;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繁育的“庄薯3号”入列马铃薯主粮化推广品种,已在西北地区广为种植。
“庄浪马铃薯也被列入国家2023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国家扶持发展庄浪马铃薯产业。”庄浪县农技中心主任李国斌说。
冷藏运输蔬菜
眼下,正是西兰花采收的季节。来到庄浪河流域的南湖镇,目光跟随无人机镜头,从空中俯瞰,只见庄浪河两岸一片片碧绿向远方延伸,蔬菜基地里停放着几辆厢式货车,工人们在菜地里一字排开,弯腰采收长成的西兰花。
人们都希望采购新鲜的蔬菜。但蔬菜从采收到上市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仓储和运输过程,怎样让蔬菜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产地的新鲜度?据了解,冷藏仓储和冷藏运输已经成为现代蔬菜产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技术措施。今年,庄浪县大力发展蔬菜特色产业,在南湖镇建成5000亩蔬菜产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成千吨果蔬保鲜库和制冰生产线,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在南湖镇蔬菜产业基地的果蔬保鲜库门前,记者看到墙壁上的电子显示屏显示保鲜库内温度为2℃。南湖镇蔬菜基地技术员罗鸥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蔬菜产业基地平均每天采收10吨新鲜的西兰花,全部入库保鲜。
在制冰生产线前,长方体的大冰块最终被粉碎成冰渣,工人们用大铲斗铲起冰渣,覆盖在西兰花表层,然后封箱装车。
罗鸥指着正在装载西兰花的大卡车说:“这一车西兰花运往上海的超市,路上行程两天时间,我们在泡沫箱内加冰装菜,到了上海之后,西兰花还像产地一样新鲜,非常抢手!”(李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