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小木耳种出致富“好门道”

  • 时间:2023-08-24 15:24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8月23日,平凉市“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记者走进庄浪县南坪镇水洛河流域食用菌产业园。
  该产业园位于南坪镇苏坪村,目前占地508亩,建成日产10万棒菌棒生产线一条,一期建成黑木耳吊挂示范种植大棚262座、晾晒棚128座。这是庄浪县南坪镇充分挖掘当地优势资源,利用苹果树废枝及玉米芯等原料制作菌棒种植黑木耳的增收项目,让小小的黑木耳成为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新引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道”
  “园区建设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收益。”南坪镇长党委书记宋平江介绍,通过治理南坪镇水洛河流域,两岸新增一般性土地1600多亩,由于存在土层浅、砂石多、土壤贫瘠等问题,以前只能种植绿化苗木,2022年镇上招商引资引进山东一家食用菌企业,通过清理腾退河边土地建设大棚,项目今年启动今年建成投产。“一个标准大棚有400平方米,可吊挂黑木耳菌棒2万个,每个菌棒可产干黑木耳60克左右,每棚产值近8万元,收益2.5万元。同时,镇上还积极推进黑木耳产品包装、加工等延链补链项目,全力推动黑木耳全产业链发展。”
  23日11时,园区的黑木耳正在倒换菌棒,来自周边乡村的13位村民前来帮忙。
  “我在这儿已经打工20多天了。”南坪镇苏坪村村民苏芳珍说,因为离家近、来回方便,村里来这儿干活的人很多。苏芳珍是小工,一天下来能收入120元钱,这在当地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收入,而黑木耳的培育与菌棒生产常年需要用工,村民在此务工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
  产业园的建设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费,也为群众发展黑木耳产业注入了动力。据了解,南坪镇还时不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其中,通过企业供菌棒、教技术、包销售的模式,发展起了致富产业,实现了增收愿望,也有效带动了以黑木耳种植为主导的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方向发展,使食用菌产业园区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农稳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好门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小木耳种出致富“好门道”
时间:2023-08-24 15:24

8月23日,平凉市“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记者走进庄浪县南坪镇水洛河流域食用菌产业园。
  该产业园位于南坪镇苏坪村,目前占地508亩,建成日产10万棒菌棒生产线一条,一期建成黑木耳吊挂示范种植大棚262座、晾晒棚128座。这是庄浪县南坪镇充分挖掘当地优势资源,利用苹果树废枝及玉米芯等原料制作菌棒种植黑木耳的增收项目,让小小的黑木耳成为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新引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道”
  “园区建设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收益。”南坪镇长党委书记宋平江介绍,通过治理南坪镇水洛河流域,两岸新增一般性土地1600多亩,由于存在土层浅、砂石多、土壤贫瘠等问题,以前只能种植绿化苗木,2022年镇上招商引资引进山东一家食用菌企业,通过清理腾退河边土地建设大棚,项目今年启动今年建成投产。“一个标准大棚有400平方米,可吊挂黑木耳菌棒2万个,每个菌棒可产干黑木耳60克左右,每棚产值近8万元,收益2.5万元。同时,镇上还积极推进黑木耳产品包装、加工等延链补链项目,全力推动黑木耳全产业链发展。”
  23日11时,园区的黑木耳正在倒换菌棒,来自周边乡村的13位村民前来帮忙。
  “我在这儿已经打工20多天了。”南坪镇苏坪村村民苏芳珍说,因为离家近、来回方便,村里来这儿干活的人很多。苏芳珍是小工,一天下来能收入120元钱,这在当地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收入,而黑木耳的培育与菌棒生产常年需要用工,村民在此务工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
  产业园的建设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费,也为群众发展黑木耳产业注入了动力。据了解,南坪镇还时不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其中,通过企业供菌棒、教技术、包销售的模式,发展起了致富产业,实现了增收愿望,也有效带动了以黑木耳种植为主导的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方向发展,使食用菌产业园区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农稳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好门道”。